1 Matching Annotations
  1. Jan 2019
    1. 计算机领域在分布式处理过程中追求高效、一致。对错误数据记录的修复和更正,通常会另行设计一套机制来保证。相对传统数据库,区块链由于需要保证事后数据的不可篡改,引入了共识机制,为错误的出现和修复提供更多的容忍度。这一重要思想通常被许多区块链设计者所忽略,众多项目纷纷追求提高短交易及确认速度,这会导致弱化甚至牺牲其他节点对数据的验证过程。同时,更早更快的确认也会带来问题。参与生成数据的节点需要满足生成数据不能出错等更严苛要求,导致现在很多区块链项目的在落地过程中出现困难。因为系统使用方会背上了数据必须一次性正确输入的包袱,需要非常保守和谨慎地选择上链数据。最终,区块链落地应用范围的狭窄,许多存在出错可能性的数据难以结合区块链的优点参与业务升级改造。

      <big>评:</big><br/><br/> 传统数据库与区块链式处理,哪个才是更佳的业务模式?这个问题的回答早已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得以体现,但却迫于某种难以逾越的权力边界而成了难言之隐。「事中容错,事后一致」是一种颇为崇高的境界,甚至可以从中一窥理想社会的光耀图景,但人们目前尚未能大规模应用这套 workflow,究其原因,并非目标遥远,而是由于决策权被少部分人掌控着,和数据打交道的主体只是把数据当作本职工作,并未主动贡献、积极参与。系统使用方背上的不是「数据必须一次性正确输入」的包袱,他们直面的,是将权利拱手让人后的自责,是与民主开放的理想世界背道而驰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