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Matching Annotations
  1. Last 7 days
    1. 但这些诽谤者中的大多数,是出于嫉妒和恶意而影响你们的——其中有些人自己也深信不疑,并把这种想法灌输给别人——我说,所有这些人都是最难对付的,因为我不能把他们带到这里来盘问,所以我只能在辩护时和影子作战,在没有人回应的情况下进行申辩。 那么,正如我刚才所说,请你们和我一起假定,我的反对者有两类——一类是近期的,另一类是 ancient 的。我希望你们能理解我先回应后者的合理性,因为你们早就听到了这些指控,而且听到的次数也多得多。

      从申辩得推进可以看得出,苏格拉底本身应该确实没有在人数众多得场合中作为主角的经验。他表现得依然像跟第三个人述说,两个吵架得人的话语。这种逻辑上或者场合上的误判,造成了他必然会被大多数人不喜欢。感觉他更适合在小团体中交流

    2. 因为我已年过七旬,这还是我生平第一次出庭,对这里的规矩一无所知。

      确实,在克里托后来营救苏格拉底的时候也说过,苏格拉底在申辩的时候表现得并不太理想。这也是我在阅读这本书时最深得感触。

    3. 正如我所说,他们几乎没说一句真话,即便有,也寥寥无几。而你们将会从我这里听到全部真相,不过,我的陈述不会像他们那样,是精心修饰、辞藻华丽的整篇演说。

      其实,在阅读《苏格拉底的申辩》这本书的时候,我自己的代入感是很强的。我能够感受到苏格拉底站在演讲厅的样子,能够知道法官在哪里、那些苏格拉底口中的雅典人在哪里,能够感受到旁边哪些控诉苏格拉底的人。 但是,在带入感的同时再加上自己半生的阅历,放在对应情景下会发现一个问题。 苏格拉底先生,很明显并不是一个能言善辩的智者。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放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但是,他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些人其实是决定他生死的三方。可他,在没有任何策略的一开始,就定义真假。申辩的法庭上真假对错并不是由原告或者被告去定义,而是由第三方。当苏格拉底说原告说的是假话,自己说的是真话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