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Matching Annotations
  1. Feb 2021
    1. 这是一篇关于新闻报道的故事。马特•斯托佩拉(Matt Stopera)的原创帖子发表在BuzzFeed网站上,标题非常醒目,描述了这个四部分组成的帖子中发生的所有事情:“这个男人是谁,他的照片为什么出现在我的手机上?”副标题是“发生在我身上的这件奇怪事情”,本文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完美诠释了BuzzFeed的模式。这个帖子综合了手机自拍照片、动图、Twitter快照、列表和部分文字,大多都是只有一句话的段落。(“巴厘岛!”“我要去中国。”)作文老师永远也不会理解本文的写作形式,但是其中充满了惊奇和欢乐,我读过的大部分报道都缺少这种特质。帖子讲述了一个中国男人的故事(更多是以橘子哥的外号知名),他不经意买到了斯托佩拉在纽约下东区失窃的手机,在他们的手机照片流交错时发生了怪事,然后整个互联网也加入了进来。

      不过,这是个巧妙的推荐,因为我基本上是在承认,我完全享受阅读斯托佩拉的文章,本文具有冰雪皇后(DQ)冰风暴冰淇淋的所有优点,品味起来美妙无穷,我实际上可没说我对此很嫉妒。我要说的是,我很羡慕克里斯•比姆(Chris Beam),他用敏感内敛、颇有人情味的笔调撰写了这篇报道。比姆是位了不起的作家,他去采访了斯托佩拉文章的主角橘子哥,发现了性格更复杂的主人公,生活在更复杂的环境中。但是比姆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并不知道,马特•斯托佩拉无所顾忌地利用了橘子哥或其他类似的事情。如果配合每篇帖子、文章、推文或其他新闻来看,这篇略显奇怪而完全真实的报道就会变得更有趣。——布莱恩特•乌尔施塔特(Bryant Urstadt)

    1. 嘿,这个关于人工智能的博客帖子看起来就像是有趣的快速导读。至少我点击这篇文章的时候心里是这么想的。我就是这样掉进了多达2.3万字、由事实和预言组成的树洞里,这正是蒂姆•厄本的Wait But Why博客选择的编排方式。这篇文章在1月份首次发表的时候,我就读过全文,基本上鼓励我把2015年读的书全部换成了关于不久未来的科学和科幻作品。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谁有时间读这篇文章?不过别担心,这只是个博客帖子……——汤姆•兰德尔(Tom Randall)

    1. 阅读蒂姆•厄本(Tim Urban)的科学博客Wait But Why,感觉就像是你在深夜的大学宿舍里轻松随意地聊天,不过你会获得更多的知识,也会少抽很多烟。今年他关于打败拖延症的文章值得读到结尾(一般来说,对我很难),既有丰富的知识,也能改变生活。不过如果你真的想了解这个奇才,可以挖掘他的档案,浏览蒂姆在2014年发表关于费米悖论的帖子,这篇文章试图解决人类是否在宇宙间孤独存在的永恒问题,成功地用你所希望的最轻松自然的谈话风格,阐述让人绞尽脑汁的复杂概念。——萨姆•格罗巴特(Sam Grobart)

    1. 约书亚•比尔曼(Joshuah Bearman)刊登在《连线》杂志的这篇文章写得令人叫绝,通过两部分讲述了喜爱演奏非洲鼓的年轻结晶学家如何迷上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成立了地下毒品交易平台,得益于良好的时机、Tor加密服务和对等网络,这个平台的业务蒸蒸日上,导致道德沦丧、黑客勒索,造就了比特币财富,催生了流氓调查员和雇凶杀人背叛者,最终在旧金山公共图书馆里上演了充满悬念的逮捕大戏。读完这篇长达2万字的报道,不仅让我深感羡慕,而且竟然看得还不过瘾。——费利克斯•吉莱特(Felix Gillette)

    2. 这篇文章描写了在线毒品交易平台丝路(Silk Road) 的史诗传奇和关闭这家网站的行动,让我看得爱不释手。我发现这个黑市网络具有无穷的魅力,精彩的犯罪故事也一下子抓住你的注意力,不过正是充满缺点和诱惑的人物,让我在此后几个星期都在回味这篇报道。这可不是剧透,我要说的是图书馆的高潮场面非常精彩。我也很喜欢托梅尔•哈努卡(Tomer Hanuka)的插画,他为《连线》绘制的作品奠定了整篇文章的基调。——亚历克斯•迪金森(Alex Dickinson)

    1. 何伟(Peter Hessler)的几乎所有文章都让我感到眼热。今年,他为《纽约客》撰写的这篇标题精彩的报道“探秘情趣内衣”更是出类拔萃。何伟发现的一个市场并不像我想象中那样小众:在埃及最保守的地区销售性感内衣(露臀紧身丝袜、遮住一侧胸部的睡裙和装饰羽毛的丁字裤)的中国商人。这篇报道讲述了各种文化和商业交汇的奇特故事。——苏珊•伯菲尔德(Susan Ber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