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 Matching Annotations
  1. Jun 2024
    1. 睡眠充足,合理安排时间,锻炼身体,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重在动手做

    1. 虽然美国民权运动主要是由黑人发起的,但是惠及了所有当时在美国的华人,以及后来移民到美国的华人。

      然后也有很多华人在嘲笑黑命贵运动

  2. May 2024
    1. 要警惕匿名函数,特别是 => 箭头函数。虽然在编程时用起来很方便,但是会对增加代码阅读的负担。我们学习函数式编程的全部理由是为了书写更具可读性的代码,所以不要赶时髦去用匿名函数。

      箭头函数用起来很方便,但是会增加代码阅读时的负担。仅在需要使用箭头函数的特性时使用。例如需要绑定this时使用

    2. 但是,这还不够糟糕,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你的函数定义有不同的场景,那么你必须要一大堆细微差别的语句来实现。我不会在这里详细介绍所有,但会简要地说:

      箭头函数的语法确实有些细微的差别,需要细心掌握

    3. => 箭头函数的匿名性是 => 的阿喀琉斯之踵。这让我不能遵守刚刚所说的命名原则了:阅读困难,调试困难,无法自我引用。

      的确如此

    4. 顺便说一句,匿名的意思是什么?具体来说,函数具有一个 name 的属性,用于保存函数在语法上设定名称的字符串值,例如 "helloMyNameIs" 或 "FunctionExpr"。 这个name 属性特别用于 JS 环境的控制台或开发工具。当我们在堆栈轨迹中追踪(通常来自异常)时,这个属性可以列出该函数。

      匿名函数很令人头疼,同时React的匿名组件也有类似的问题。

      因此推荐使用 const foo = ()=>{} 的形式来写函数。借助ES6能够从名称引用中给匿名函数推导出名称

      但是如果foo未被定义,则容易出问题

    5. 你几乎从没看到为 IIFE 函数来命名,但他们应该命名。为什么?我们刚刚提到过的原因:堆栈轨迹调试,可靠的自我引用和可读性。如果你想不出你的 IIFE 应该叫什么,请至少使用 IIFE:

      好的学会了,给 IIFE 命名为 IIFE

    6. 我们将在本书的后续中大量使用闭包。如果抛开整个编程来说,它可能是所有函数式编程中最重要的基础。希望你能用得舒服!

      是的,闭包关联了多个重要的概念。作用域、垃圾收集、以及多种设计模式的实现。

    7. 在所有编程,尤其是函数式编程中,最强大的就是:当一个函数内部存在另一个函数的作用域时,对当前函数进行操作。当内部函数从外部函数引用变量,这被称作闭包。

      一个函数内部嵌套了另外一个函数,此时内部函数体中可以访问外层函数的作用域,这就是闭包。

      闭包的用途,可以用于实现各种设计模式,是JS的核心概念之一

    8. 将其他函数视为值的函数是高阶函数的定义。函数式编程者们应该学会这样写!

      函数是一等公民的意思是,函数跟其他数据类型一样,在传值时被同等对待,也就是能够被传递进函数并从函数返回

    9. 这个隐式函数输出在函数式编程中有一个特殊的名称:副作用。当然,没有副作用的函数也有一个特殊的名称:纯函数。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讨论这些,但关键是我们应该喜欢纯函数,并且要尽可能地避免副作用。

      例如可以将副作用集中、转化,使函数尽可能纯粹而不具有副作用

    10. 但是,改变一个外部作用域的变量,就像我们在 foo(..) 中所做的赋值 y 一样,只是实现隐式输出的一种方式。一个更微妙的例子是通过引用对非局部值进行更改。

      尽量避免使用隐式输出,也就是不要在函数体中修改外部变量,也不要修改函数形参的值。

      显示return是更佳的选择。

    11. 我不是说,你只能有一个 return,或你不应该提早 return,我只是认为在定义函数时,最好不要用 return 来实现流控制,这样会创造更多的隐含意义。尝试找出最明确的表达逻辑的方式,这往往是最好的办法。

      一个可以尽早退出的例子是判断函数是否需要继续执行下去,作为一种守护代码而存在。

      文章中的例子更像是用来得到一个新的值,此时需要谨慎使用return来实现流程控制,更推荐使用if来控制执行流程,并最终return出结果

    12. 提示: 在这里我十分建议你花一点时间来思考:是否需要避免函数有可重构的多个输出?或许将这个函数分为两个或更多个更小的单用途函数。有时会需要这么做,有时可能不需要,但你应该至少考虑一下。

      的确需要考虑,衡量的标准应该是函数的纯粹性:

      这个函数的功能是否是单一的,是否可以接着拆解成更细粒度的函数。

    13. function foo() { var retValue1 = 11; var retValue2 = 31; return [ retValue1, retValue2 ]; } var [ x, y ] = foo(); console.log( x + y ); // 42

      在编写React Hooks时会很自然用到这种写法:

      js const [xxx, fetchXXX] = useXxx()

    14. 如果你没有 return 值,或者你使用 return;,那么则会隐式地返回 undefined 值。 如果想要尽可能靠近函数式编程的定义:使用函数而非程序,那么我们的函数必须永远有返回值。这也意味着他们必须明确地 return 一个值,通常这个值也不是 undefined。

      这也是React会在render函数中的if语句中报错的原因,隐式返回undefined

    15. 通过不同的输入值让一个函数重载拥有不同的行为的技巧叫做特定多态(ad hoc polymorphism)。

      重载,多态

    16. 程序员这样定义函数的原因之一是,更容易通过同一个函数来重载不同的功能。最广为人知的例子就是 jQuery 提供的 $(..)。"$" 函数大约有十几种不同的功能 —— 从 DOM 元素查找,到 DOM 元素创建,到等待 “DOMContentLoaded” 事件后,执行一个函数,这些都取决于你传递给它的参数。

      是根据不同的实参来执行不同的函数【逻辑】

    17. 回想一下,术语 Arity 是指期望函数接收多少个参数。Arity 为 1 的函数也被称为一元函数。在函数式编程中,我们希望我们的函数在任何的情况下是一元的,有时我们甚至会使用各种技巧来将高 Arity 的函数都转换为一元的形式。

      这意味着函数的形参是一个,但是可以通过解构来从一个形参中读取多个参数。这简化了参数的传递,从而降低理解成本

    18. 有一些语言对这样的操作有一个直接的特性:命名参数。换句话说,在调用现场,通过标记输入值来告诉它映射关系。JavaScript 没有命名参数,不过退而求其次,参数对象解构是一个选择。

      Python有位置参数、命名参数、以及默认参数,并且对上述参数的顺序有要求

    19. 只要可能,无论我们的语言和我们的库或框架允许我们达到什么程度,我们都应该尽可能使用声明性的和自解释的代码。

      声明式的就是说,我期望有xxx,数量是xxx,是对一种期望的状态的描述,但是如何达到这一状态则不再描述。

      命令式则逐行描述需要执行的具体操作,在操作最终执行完之前,无法得知最终的结果

    20. 数组解构

      有点像在讲ES6的小技巧,但是确实比ES5要好用得多,可以代替很多工具函数

    21. 无论采取什么行为, ... 都会让实参数组更容易操作。那些我们使用实参数组 slice(..),concat(..) 和 apply(..) 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也就是有了... 就不需要使用 arguments 来操作实参数组了

    22. 牺牲向后的兼容性

      想象是一个一直向右的箭头代表滚滚向前的时间,有个小人面向箭头前进的方向。

      此时向后兼容意味着从小人的角色来看,是在兼容在过去编写的代码,也就是所谓的历史代码。因此向后兼容可以简单记录为兼容老代码。

      而向前兼容就可以说是老代码可以在新的平台、框架上运行。

    23. foo(..) 期望三个实参,因为它声明了三个形参。这里有一个特殊的术语:Arity。Arity 指的是一个函数声明的形参数量。 foo(..) 的 Arity 是 3。

      foo.length可以获取函数形参的数量。实参是实际传入函数的值,而形参是函数参数的形状,也就是用于接收传入值的明明变量

    1. 最好的代码是可读性高的代码,因为它在正确的(理想主义)和必然的(正确的)之间寻求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

      在极端简单的代码和极端臃肿混乱的代码之间,折中选择了一种可读性更好的代码。

      当然,最好的代码是没有代码

    2. 我们将在下一章更深入的讨论这个问题。但是你可能写过一些命令式的代码,像 if 语句和 for 循环这样的语句。这些语句旨在精确地指导计算机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声明式代码,以及我们努力遵循函数式编程原则所写出的代码,更专注于描述最终的结果。

      声明式写法和命令式写法的挑战无处不在。例如各种运维系统中往往崇尚声明式写法,但是也有人对aws的yml文件深恶痛绝。

    3. 你知道研究过这个话题的专家给出了怎样的数据吗?我们在维护代码过程中 70% 的时间花在了阅读和理解代码上。 也难怪全球程序员每天的平均代码行数是 5 行。我们一天花七个半小时用来读代码,然后找出这 5 行代码应该写在哪里。

      工作时间越长,越能理解这一点。

    4. 根据以往经验你可能知道,有时候花很多时间“编程”其实只是读现有的代码。我们的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在维护别人的代码(或自己的老代码),只有少部分时间是在敲新代码。

      的确如此,就算是从零开始一个全新的想项目,随着项目的逐步发展,阅读先有代码的时间也会超过编写新代码的时间

    5. 信任是什么意思?信任是指你通过读代码,不仅是跑代码,就能理解这段代码能干什么事,而不只是停留在它可能是干什么的层面。

      代码的第一要义是供人阅读,例如人们可以直接阅读仓库中的源码文件来搞清楚这块代码的逻辑,有时候甚至不借助具备丰富功能的IDE就能做到这一点。

    1. My most precious information was scattered across the deserts of the Internet and I could never seem to update it enough, or make it ultra useful to me.

      Y

    1. 相关书籍:《软技能》《意志力》《心流》《高效睡眠》《原子习惯》

      看着这些书的名字都听映射现实的,这意思是是很多人都「没有」软技能,「没有」意志力,「没有」心流,「没有」好睡眠,也「没有好习惯」。。。

    2. 旨在让职场人用工匠思维热爱并专精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追随一时的激情频繁地更替工作岗位。他在任职之后写了这本《深度工作》,深度工作实际上是克服分心和肤浅用脑,达到一种专注的状态(心流),去创作,去钻研,从而忘却时间的流逝。

      打工人的书单就需要从工作中来挖掘了

    3. 在处处追求快速、高效的当下,我看完一本书,也会没有心思再去翻一遍。即使过程中想到与另一本书类似的知识点,也懒于去找之前的书。

      这跟做完笔记之后就懒得看了的现象是类似的,写完之后就很难找到它,因此做笔记是应该要有策略,当然搜索联想功能也很重要

    4. 完全不用刻意追踪时下的流行图书,看不进去的时候就果断换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也许你还没有到领悟的时候,强行阅读只会颗粒无收。

      这就是不同的阅读策略,有些人喜欢列书单,一本一本的读过去,有些人就会随性一点。

      很难说哪种会更好,但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去读,跟按照自己想法来读,可能的确需要不同的选书策略

    5. 我也经历过这个过程,没日没夜的看恐怖小说,看侦探小说,看武侠小说,喜欢绘本?喜欢漫画?抓你喜欢的东西投入其中

      甚至可以是小黄书

      因为放开了题材的限制,作者反而可以发挥得更加自如。

      有时候人们说戴着镣铐跳舞还能跳得好的,才体现真正的技术。但是我想如果没那么多镣铐,是否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璀璨作品呢

    6. 我并不推荐一开始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看某类书,别人推荐的所谓的好书,自己却一个字都看不进,很容易产生是不是我不爱学习呀这种负面情绪来否定自己。

      是否有明确的现实压力可以当作读哪些书的一种标准。

      例如工作中需要某种技能,那就明确需要通过任何方式来获取这项技能,甚至不能局限于书籍这种形式。当然可以用视频,网络文章来帮助学习。

      也就是说这些是取决于看书是为了看了爽,还是为了具体的一个目标。毕竟带着填充闲暇时间的目的来看书,跟要完成某个工作任务,升职加薪来看书,可是有很大不同。

    7. 如何读书:电子书 VS 纸质书

      的确很多人都会纠结于采用哪种媒介,甚至电子书还要区分格式,版本,纸书还要细究书籍版次。。

      总的来说完全可以采用舒服,方便的原则来选择介质。

      例如我就是喜欢电子书的便于获取,方便的搜索存档,还不占地方。kindle,iPad,MacBook Pro我都有,所以重点在于选好书,抽出时间来读,以及读得爽

    8. 在我看来,不是因为哪几本书,我的人生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是我看过的每本书,其中的真诚、善良、勇敢,影响了我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形成我现在的性格特征。

      过往经验的综合造就了现在的人,而书籍是一种具备无限魅力的丰富体验的方式

    1. Q: 推荐那么多书,你有都看过吗?

      这也是我看到第一版书单时的想法:太多了。

      我觉得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工作中的写代码只是一部分。

    2. 写程序,只是实现公司业务的一个途径。我过去读的书过于偏重具体技术,忽略了人际关系,业务方向等更重要的内容,导致我在相当长时间都在原地打转搬砖

      这可能是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想法。

    1. 经典书籍需要不断被重读——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会;书籍并非读的越多越好——大多数书籍只是经典书籍中的概念延伸(有时甚至是照搬);
      • 时间是有限的,要找好书。
      • 好书要反复读
      • 好书能够穿越时间的限制,这也意味着其承载了能够穿越时间的内容
    1. 就拿配置来说吧,给新手推荐vanilla还是doom这样的现成封装在论坛中也有争议,后者的支持者觉得给了新手一个友好的开始,更容易上手;前者的支持者觉得vanilla更干净,更容易理解emacs的本身逻辑。

      我选择都要。使用Emacs 29的--init-directory参数可以同时使用两份配置,这样一份doom emacs 用于上手实践,一份vanilla用于自己折腾理解,甚至还可以将doom emacs 复制一份用做测( 版本,折腾完毕后才把配置同步到日常使用版本中

    2. 而obsidian logseq等给我的感觉是我需要因为软件去更改自己的习惯和写作流程,削足适履,多少有些不适

      Emacs的话,可以做到哪里不对改那里。前提是需要具备一些elisp的知识

    1. 我们制定工作流程时,可以循序渐进,先考虑现成的、拓展能力更强的工具(例如上文提到的 iPic、快捷指令);如果想向上探索,可以优先考虑学习跨平台、通用的脚本语言(例如 Python 或者 Bash)。总之,要从需求出发、量力而行,避免为编程而编程,陷入时间和精力的黑洞中。毕竟我们是用户啊。

      本文提出了一些不那么需要正式的编程能力,也能够改造,融合现有工具的方法。

      例如:

      • Keyboard Maestro
      • 快捷指令

      当然最后还是推荐学习一下 Python

    2. Emacs 就是个典型的可扩展工具,号称是「伪装成了编辑器的操作系统」。如果你掌握了 Lisp 语言,那么可以自己开发上面的各种宏和插件,简直就是千变万化。你看,那边厢 Roam Research 一推出,Emacs 上很快就有了 org-roam ,对标其功能。

      自己定义工具的好处是可以根据实现自己的需求。

      难点也在于分析和整理自己的需求,并最终实现。

      这份工作量始终不会少,但是会在自己和其他人员之间转移

    1. 说来当时也是真巧了,那天我大概是午饭前接的 offer。本来打算等下午老爸从工地回来和他分享喜讯的,但是午睡完就接到老姐一个电话,说是老爸给他打电话给她骂了一顿,向她吐槽说是你弟弟什么有 offer 的时候拖着不去,后面又去不了,什么不好好找工作,搞得他干活都没力气,烦的都想要喝农药了,说她做姐姐的也不去说说弟弟。我怕老爸真喝农药去了就立马给他打了个电话说我找到工作了,他还不相信,说我是骗他的,安慰他的,再三说明下才相信是真的。诶,没工作的那段时间,前期还好,没咋吵架,越是到后面,不但我自己焦虑,每次和老爸碰面都要吵一架,搞得我更烦。

      这真的看得脑瓜子都爆出来了。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2. 第一轮面试全就发张表给你,让你把包括上家公司,预期薪资就填上去的。其实我觉得这些比较私密的信息应该到最后阶段才适合交流,上来就查水表,会让我觉得这家公司很不尊重人

      还有些“互联网公司”会一面就让你填面试表,上三代都要你填上去,每份工作的证明人之类的

    3. 面完了以后他还问我离职半年都是脱产状态吗,以我的水平不至于找不到工作啊,之类关心我的话,还是头一个面试官会关心我是不是脱产。当时我说感觉可能过不了,我说我面试时间长了对自己是越来越没自信了,然后他说面试给他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能力还是很可以的。

      从这个表述来看,对方是有同理心的面试官

    4. 很多时候面试问的问题我真不是不会,我感觉就是当时理解错了问题,或者和面试官已有的观念不一致。有些面试官就听到你的回答,不符合他的想法,甚至用有点嘲笑般的语气说下一道,我不知道这些人是平时工作生活不愉快来面试的时候找优越感,还是活太多想快点面完就去干活。

      确实很多人会在当面试官的时候找优越感,也有会突然萌发出一种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把人教育一番。

      很难说这是好意还是恶意,只是会带来一种不好的面试体验。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友好一点就好了,不要浪费时间

    5. 强度这么高钱没给够,我是不可能去的,我一个工作三年的前端让我背应届生倒挂我是不可能接受的呀,就因为我上份工作工资低?

      这是个很头疼的话题,想有涨幅就得多跳,但是跳的频率和怎么跳都是有很多要考虑。跳多了说不稳定,跳少了hr会觉得是不是跳不动了。。

    6. 阿里文娱淘票票,当时晚上 8 点多,躺床上准备刚眯了一会,被阿里面试电话吵醒。脑子有点不清醒,刚好又问了一些平时没咋准备过的问题,感觉挂了也不意外吧。我还问了为啥 8 点多还来面试,他说这个点刚好工作忙完了有时间面试。挺无语的,面试难道不是工作的一部分吗?

      可能有些人觉得需要交付的活儿才是工作,其他的属于自己的分内事儿,不能占用工作时间。。。

    7. 插个题外话,有次村里一个媒人来我家,想给我牵线,问我现在哪工作,我说是在找工作,媒人就悻悻的离开了。。。所以说没有工作,相亲都没人给你介绍。

      很现实,一步踏错可能都需要很长时间精力来弥补

    8. 不应该上来就投大厂的或者想去的公司,应该先面些去的意愿不是很强的公司磨炼一下面试和表达技巧。进入下份工作,就算不是想换工作,也应该每年出去面面试,好处很多: 了解行情和自己的水平 拿个高于现在的薪资的 offer 聊涨薪的时候有筹码,比较有底气(这是另一个前同事的现身说法) 磨炼下面试技巧,现在这行情,被裁了真不好找工作,便于被裁了快速过渡到下一份工作

      道理都懂,但是不去做的原因主要是惰性,以及担心被现任发现。。

    9. 被裁后我没有选择立即找工作,一方面自己完全没准备好,在上家公司工作三年从来没出去面试过(反面教材),另一方面,趁着现在有时间我想尝试一些我没试过的东西:

      工作三年从来没出去面试,可能因为懒惰,也可能因为恐惧。现在的工作算是一个舒适圈,但是偶尔也会有焦虑

    10. 通知被裁的当天我就给父母打电话告知了自己被裁的消息,本想找家人分享找点安慰缓解下自己的焦虑,但是反倒是自找烦恼了。在他们眼里就是:你被裁了肯定是你做的不够好,你做错事了,你没有打理好和领导的关系,休息个屁,赶紧找工作,明天就开始找工作。

      对长辈报喜不报忧还是有些道理的

    11. 觉得不知所措是因为我还没有做好能通过 2 个月内面试快速找到并进入下一段工作

      值得警醒,很多道理听说过很多次,心里也认可,但是轮到自己就难以实行

    12. 减肥这段时间戒掉了很多坏习惯,比如奶茶,喝汤,含糖饮料,熬夜,晚起。一方面上班的时候的时候感觉自己有点营养不良,尤其是上午的时候大脑有时候会空白,但另一方面又被自己能坚持走 4,5 个小时的健康步道的毅力感到惊奇。身材也因为健身力量训练慢慢变好,洗澡的时候开始喜欢照镜子了。但是我总觉得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一直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如果长期生活习惯不好,那还是需要警惕身体给出的不良信号。

    1. 都是无意义的军备竞赛。花这么多时间找一个所谓更好的效率工具,不如真的把事情开始做起来。效率工具核心都很接近,不同场景下什么方便就用哪个。

      哈哈哈哈,大概是所有试图优化工具和方法论的文章下,都会有的评论吧。不过确实先从事情上做起会更有说服力一点。

      例如很多人喜欢举例某某名人有很高的成就,但是用的工具却很简单,反而"差生文具多"

    2. 其实我的思路还是回到最初的思考:「分而治之」。既然我认为的「生产力」指的是「知识管理+任务管理」,那么我就需要分别解决这两件事。最终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量,我分别选择了 Bear2 和 Things3 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同时使用 Hookmark 作为「知识管理的黏合剂」:

      这里的思路是用多个工具,然后将多个工具组合协作

    3. All in One 的好处是所有的事情都在一起解决,举例来说,我非常重视生产力管理中「上下文」1的作用。即一个任务其自身只能说明「到什么时间了该做什么事了」,但是对于一个复杂任务,可能还需要知道跟它相关的一些信息(例如上一次做到哪一步了?例如这个任务都需要准备哪些资料等),此时,如果一个任务能够和一篇笔记是做关联,那么任务的「上下文就变得丰富了」,而在 Obsidian 中我们很容易做到这一点(当然其他笔记软件也都有这个功能),如图:

      上下文确实重要,all in one的好处是同一个任务不必在不同的工具中重复创建。

    4. 再后来经过各种生产力工具迭代,中期使用过 Notion、Agenda、OmniFocus、Todoist 等软件作为「生产力管理」工具,可以说每个工具我都有认真思考,也有在仔细体验,当时的一些感悟和思考如下(由近及远):

      这是一条无止尽的折腾道路。直到有一天发现:为什么我不用一个自己能够修改优化的软件呢?这样想要什么功能自己就能够实现了

    5. 我想到了纸质计划者以及少量的数字工具。Things、Calendar、Mail 和 Apple Notes 都可以胜任这项工作。因为像 Notion、Capacities、Tana 等的复杂解决方案,经常造成工作的幻觉。

      工作的幻觉就是,折腾工具会让人觉得好像已经做了很多事情。。

    1. 在当前这个被电子产品包围的世界中,我认为任何人都有必要掌握一些编程的能力。这已经不再是针对科研或者工程领域,需要编写程序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也不是一种求职的途径,为了去互联网企业工作而刷题。而是为了与周围设备进行沟通,低成本的改善生活和工作质量,更好的适应环境,不至于成为下一次科技革命前的渡渡鸟。

      想到一篇文章:《不懂编程,就不能打造高效工作流吗?》

      https://sspai.com/post/70656

    1. 分 vlan 只在特定 vlan 开启

      这个方法好用,网络不复杂的话配置两个VLAN是最简单的了

    1. 幻想操控每一个分子通道

      看不懂,是说西医医学思维都是还原论的,并且还原论的思维是想操纵每一个分子通道,所以会碰到瓶颈?

      但是中医是从整体上来认知人体,这一点与西医不同?

    2. 我对科学进步论并不那么肯定

    3. 中医有些方法无疑是符合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特征。

      哪些方法符合呢?

    4. 科学主义车轱辘话

      唉这真是,所以本文就是一篇反科学的介绍自己信教经历,顺便踩一下现在的中医都不是真正的中医,自己学的才是,最后感叹一下传道之难吗?

    5. 中医院校教育又走入死胡同,中医学的未来实在堪忧。自古传道,气若游丝,若存若亡,可叹可叹!

      意思是现在的中医都不是真正的完整的中医

    6. 在我的学医旅程中,疗法有效无效,全部以亲身验证为准

      疗法有没有效应该以三期临床实验为准,讲科学而不是讲玄学。讲统计学而不是身边统计学,我寻思统计学

    7. 我借助化学功底基本复现了古代外科丹药,验之临床,疗效极好,有的褥疮迟迟不愈合用后长出新肉。

      这意思是自己造了一种药出来,然后直接在病人身上做实验?

      还是说“我”只是试试看有没有用?有用我就吹,没用我就改进?

      那,究竟参与实验的病人有多少?有没有做对照组?实验结果如何?

    8. 打生长激素造成白血病

      这个病因是如何判断的?是中医判断还是西医判断?有何种方法诊断出来是因为生长激素?

    9. 在高师兄的门诊随侍见识了许多重症病号如肿瘤、血液疾病患者在纯中医疗法下走向健康

      那应该很有名吧,其治疗方法应该被广为研究,分享到顶级期刊上

    10. 本朝的中医学科奠基者试图做出整个中医学的重新架构,但这个测试版本质量并不好——看看如今中医院的疗效可知。因此,中医学的整个学科架构的重新梳理实为未竟之业。深入学习中医需要一块块拼图自己从一堆书里面捞出来,然后构建整个学科版图

      意思是现在的中医院都不能算真正的中医了,以至于疗效都不怎么好。

      但是“我”是从一堆书里捞出来的拼图,构建整个学科版图

    11. 如果你理解了整体的各个部分,以及把这些部分‘整合’起来的机制,你就能够理解这个整体”。只要是精神正常的人就不会反对还原论。

      本文作者在写全文时,似乎把注意力放在这句话的“各个部分”上,意图表述还原论是将事物分割孤立来看的。但是这句话本身还说了“整合起来的机制”,“理解整体”。

    12. 中医学对生命的理解,采用自顶向下(from-top-to-bottom)的结构模型,而不是陷入无限细节的自底向上(from-bottom-to-top)设计。

      你真的要这么说的话,中医发展到现在都还分不清内脏长啥样呢,还不是靠西医靠现代化设备来分析的。

    13. 虽然人类已经在生命科学领域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成果,但迄今为止尚不能使用分子组件从头创造一个活细胞,遑论复杂的多细胞活体生命。

      这算是不可知和滑坡谬论吗?只要还没达到凭空创造生命的程度,就是说明生命科学对生命的理解十分肤浅

    14. 感冒都治不好

      那为什么感冒治疗不好,从中医和西医出发看看有什么解释?

    15. 主流的中医、西医都露出了十分不堪的底裤——大部分的治疗都是误治

      你如何有本事同时对中西医两者开战?

    16. 医疗行业的真相

      阴谋论?

    17. 中医黑那些车轱辘话网上已经太多没必要来这里复读

      记录一下所谓的“车轱辘话”:

      关于中药是否有效:

      • 中药应该经过三期临床试验才能上市给病人使用
      • 中药是否有效应该通过三期临床实验来验证
      • 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究竟是中药还是西药的?

      无论中药/中医还是西药西医,一个药品,疗法只有经过了科学验证,才能放心的给患者使用,而不是照着典籍说“我寻思着有效”就开药给人治病,治好了就说自己很牛,没效果就说中药见效慢但是能去根。

      反之很多中医信徒则认为:

      • 中医中药有其自有体系,中药不适用于三期临床试验
      • 中药的有效性,毒性等已经有药典来约束,只要照着药典来开方子就可以避免或者减轻毒性
      • “我”身边的很多人都有某种病各大医院都治不好,但是找了神医找了秘方后,就立马痊愈了
      • 古籍是好的,现在中医不行是因为在传承过程中丢失了某些典籍,遗落了一些关键知识,技术
      • 科学不能解释所有的问题,西医也无法解释很多病症,但是中医可以

      现在假设你是一名病人,你是选经过了各种验证的西药,还是相信中药呢?

    18. 故而没有脉学作为支撑的当代中医学,疗效江河日下

      意思是承认当前中医疗效低下,但是原因是失去了“经典”

    19. 看着像是一篇信徒的入教的心得体会

  3. Apr 2024
    1. 越简单的东西才越强大。

      核心的部分可能很简单,例如质能方程很多人知道,但是能搓出原子弹的可没多少人。

      也就是说核心原理可能很简单,但是落实到工程实践上,就需要有非常多的细节、流程、工序。

      在知识管理、效率事项等上面,也许也会有跟质能方程类似的核心规则,例如少即是多,慢即是块,任务四象限,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做更多的事情,等等等等。

      道理是很多的,这时候能做下来反而会比较重要

    2. 经常回看的一般都是自己总结的

      自己总结的内容在回看的时候会逐步去修改,符合自己的需要

    3. 不收藏,不摘录,不因错过文章而焦虑,搜索代替一切

      需要将信息提炼一下,增强一下印象。不然后面搜索的时候压根就忘了要用哪个关键词来搜索了。

      当然2024年的今天已经可以用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来从知识库中查询了

    1. 因为我发现,对工具「折腾」的越多,定制越深,就会越依赖这个工具。一旦需要在别的电脑上编程,双手都感觉不是自己的了。

      使用的工作环境也是自己的一部分,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是有意义的,只是需要平衡一下磨刀和砍柴的时间。比如每天或者每周最多花多少时间在调整配置上。或者反过来在完成多少个专注时间后就可以去调整配置,将其当作一种娱乐活动

    1. 从最开始的印象笔记 -> 有道云笔记 ->Notion->obsidian->logseq

      因为这些工具都是别人开发的,很可能并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1. Emacs Org-mode 同样是我的第二个方案,我也是在长文书写、代码学习、项目管理、文献引用、概念链接等方面发现它有难以匹敌的优势之后,逐渐把它作为主力。

      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Emacs 玩不转,得先记笔记学习怎么用Emacs,并没有一个针对org-mode做特定优化的 Emacs 配置

  4. Mar 2024
    1. 将设备连接上电脑,在电脑端配置端口映射,配置方法如下:

      如果这步操作完还没能看到webview中的页面,可以试试用adb

      adb forward tcp:9222 tcp:9222

    2. hdc fport tcp:9222 tcp:9222

      如果这步操作完还没能看到webview中的页面,可以试试用adb

      adb forward tcp:9222 tcp:9222

  5. Jan 2024
    1. 因为少了这一个反光镜,所以现在无反相机的机身厚度可以做到更薄,更轻便。在同样的性能的情况下,我觉得没人会想带一个更大更重的相机出去吧。而且少了反光板,连拍速度也做到了突破,现在最新款的地球上连拍最快的单反相机,Canon 1DX mark 3 ,也只能做到 16 张连拍每秒。但是前两年发布的 Sony a9,就已经能达到 20 张每秒了。

      优点: - 体积更小、更轻便。 - 连拍速度更快 缺点: - 怕激光

    1. 很多新人不敢尝试,又不愿意让同事知道自己的不足

      这就是ChatGPT出场的时候了

    1. 为了将这些理念应用到生活中,我认为应该有足够多的重复(让这个 idea 浮现在你脑海)和检验(你有按这个做吗?)。这种方法与使用 间隔重复 来记忆事情似乎没有本质不同。于是我想:也许可以用间隔重复来构建习惯。

      相比每天定时的提醒,使用Anki有种 主动分析『自己是否忘了什么』的意味。

      由于是自己的主动选择,与被动推送相比不那么容易感到厌恶

    1. 但我留下无疑只能去做脏活累活,脏活累活我已经做够了

      工作久了也会有这种感觉

    2. 首先是想要生活地健康、松弛一些,保证足够的睡眠,有一定的运动量,有充足的阅读、娱乐时间,通过散步、外出游玩等方式充分地与外界保持联系,或许也可以不定期拜访一些朋友。

      多么令人羡慕的生活

  6. Sep 2023
    1. 电视、短视频、餐饮、健身

      健身跟短视频一样属于娱乐项目了Orz

      不过确实很多人在健身的时候看短视频...

  7. Aug 2023
    1. 缺点是在没有灯光的夜间,它就不起作用。

      没有灯光似乎就看不到东西了,起雾了也没关系?

    1. 该文作者在近三十年后又发表了不同的观点,认为这不一定是个好主意

      这更多的意味着互联网已经越来越不开放,或者说人们对不同意见越来越难以接受。例如国内疯狂的扒黑历史、开盒的动作令人人人自危。

      而有自己的网站不代表要将自己的所有想法都毫无保留的写在上面,用来做这件事情的工具叫做日记,而且是上锁并用密文编写的保密日记。

      人的观念虽然会变,但是昨天的我是我吗?明天的我是我吗?如果因为担心有人借此攻击你,因为定义敏感的人的摇摆不定就不敢表达自我,那是何等的悲哀与压抑

    2. 5G 网络才能看广播电视

      现在电视都没人看了,如果没法选台,没法回放电视节目的话

    3. 现在的手机看电视,需要昂贵的流量费,所以推广不起来。一旦采用广播模式,不消耗流量费,将促进手机电视的发展。

      让运营商流量费免费就可以了,5G电视广播更多的是无法计费的问题

    1. 确实应该应该限制未成年人的电子设备使用时间,特别是儿童。不过,怀疑能否起作用。

      后面你可能也是需要限制的未成年人了,为了反诈、为了你身心健康

    2. 网信办:将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

      下一步是不是可以一键修改未成年人定义

    1. “本人是Tesla车主,本人很爱国,却也不理解岳阳机场这个骚操作,如果是机密要地,那就应该禁止所有不相干的车辆或者人进入,因为你要防止tesla拍摄及数据回传,那么其他人和车就不用防止吗?”

      每个小区建筑下面都有人防设施,这算民用还是军用?是不是以后特斯拉也不让进小区了?

      机场也没有规定说在停车场、接送乘客的时候禁止拍摄吧,涉密禁止的应该是在特定场合(例如停机坪)下的拍摄行为(包括人手持设备拍摄),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个品牌车辆。

      按岳阳机场这个做法,是认为那些手持拍摄的没有问题、自己安装行车记录仪的没有问题,却认为一辆带有需要手动开启的、并且数据存在国内的哨兵模式的车辆有问题。

      如果前两者都没问题,是不是就说明机场中(汽车能到的位置)其实不是涉密部分。如果都是涉密部分是不是应该采取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禁止拍摄、禁止携带摄像设备。

      还是说其实没有什么理由,不敢公开讲,只是暗地里在下绊子呢?

    2. “禁止特斯拉入内”原因在于,特斯拉车辆带有哨兵模式,车主离开后会对车身周边环境进行录像。该工作人员说,现在很多单位都禁止特斯拉入内,机场员工的特斯拉也不能进入。

      哨兵模式是指驻车后,可以让车辆上的摄像头保持工作,目的是防止有人损毁车辆,在公开道路上开启是非常有帮助的。

      哨兵本质上跟行车记录仪没有区别,都需要人来打开才行。并且特斯拉的数据是存储在国内的:所有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车辆所产生的数据,都将存储在境内。来源:链接

      那由此产生了几个问题:

      1. 机场禁止特斯拉汽车,究竟是在害怕什么?

      是车主开哨兵模式后可以追踪是谁损坏了汽车,还是怕特斯拉云端来开启哨兵模式并且拿到录像内容呢? 2. 机场有没有权力去根据某一汽车品牌来决定是否禁入? 3. 机场这样的行为是否是在给民营企业发展下绊子、设卡子?如果是,那是不是应该向国务院举报这一行为。 4. 如果机场只是因为有机关单位这么做了,它只是有样学样也禁止, 那这是不是懒政,是不是在折腾民众,是不是将本来局限在小范围内的制度扩大化。 5. 是其他品牌的汽车/记录仪不具备类似的功能,还是不允许具有该功能?

      那下次要不要街道办也下一个通知,说禁止特斯拉进小区,确有需求可以停在小区外边?

    1. (7)生产成本不包括研发和推广成本,这部分支出是很高的。良好的设计和生产,会让低成本的产品具有更好的音响效果。我个人宁愿花100美元购买零件价值10美元、并以最佳方式组合在一起的产品,也不愿花100美元购买零件价值50美元、并乱七八糟地组装起来的产品。

      就像Miyoo mini plus 和 GameShell的区别。

      前者用最古老的零件,最低的配置,但是用上了IPS屏幕,加上开源的OnionUI,组合成了一个真正能用的产品。

      后者设计感拉满、科技感很足,能够让人亲手组装出来。但是不好用,屏幕效果垃圾,按键手感生硬、缺少软件生态

  8. Apr 2023
    1. 当大家习惯于查 ChatGPT,什么都问它,它什么都给解答,就会形成知识茧房

      知识茧房是什么,既然它什么都给解答,为什么会形成知识茧房呢?

  9. Mar 2023
    1. 我这一辈子都在大公司工作,对它们的运作太熟悉了。很多人即使公司会破产,也不愿挑战由层级远高于自己的上级制定的内部政策。

      更可能的是,你挑战了,你就会被踢出去

    2. "答对了!" 老师说。"微积分也是如此。你学习微积分,不是因为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而是因为它让你的思维变得更强大。"

      这句话要传给子孙后代

    1. 当它拿到的数据里有逻辑,它就会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将这些逻辑找出来,并将这些逻辑呈现给你,让你感觉到它的回答很有逻辑。

      个人觉得国内无法用ChatGPT的原因之一是,ChatGPT有着从语料中统计出来的【逻辑思维】

    1. 但,想想现在的芯片,不是我们想用就能用的。现在的 AI,明显就是未来的芯片。此时我们全部放开,未来人家卡我们 AI 的脖子,也是看心情的事。

      什么叫放开?

      当初没有特斯拉进来搞竞争,国内的电动车会发展这么快?

      放开是指让别人的AI进入市场,还是不让国家的公民去研究、使用一个公认最好的AI?

      国内用不了Google,现在百度搜索这么烂,这算是卡了脖子还是没卡脖子?

      恍惚间有点搞不懂 放开、保护这些词的本来含义了

    2. ChatGPT 及相关的的新闻铺天盖地,你天天能看到,却一个也用不了(如果你是良民的话)

      槽点太多了

    1. 坦率说来,我觉得就像当年吐槽中国为了发展经济不顾环保一样,我们难道不知道环保很重要吗?并不是,我们家底就这样,肯定会有所取舍的。

      感性问题可以理性看待,我试试让ChatGPT分析这句话:

      ChatGPT:这句话中存在一种逻辑谬误,叫做 "虚假二选项谬误"(false dilemma fallacy),或者称为 "非此即彼谬误"(either-or fallacy)。

      这种逻辑谬误是指在讨论某个问题时,将问题简化为两个对立的极端选项,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选择。在这句话中,说话者暗示环保和经济发展是两个互相矛盾的选项,而且似乎只能在它们之间做出选择,忽略了其他可能的方案。

      实际上,环保和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是两个相互排斥的选项,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等方式,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说话者似乎在这句话中将这个问题过于简化了,从而存在了逻辑谬误。

    1. 我国的养老金预筹资金,总数有好几万亿,但国际上多数国家预筹养老金的总量占GDP的50%-100%,有的国家占比超过100%;中国这个比例较低,约在10%以下。

      要统筹更多钱?

    1. 它拥有全部最优秀的性能,尽善尽美。实际上,在效率工具领域「江山代有才人出」。如果你每每看到别人介绍一款工具的新特性就恨不得立即把数据迁移过去,那一年里怎么也得折腾个三五回吧?

      这可能也代表着自己的精力分配出了问题。

      折腾效率工具这件事情,如果本身是能产生价值的事情,当然做得越多越好。如果不是,就应该控制投入的精力。

      例如去维护一个开源项目,能够发现一个需求并产生一个个Emacs package,这样就比自己一个人折腾产生了更大的价值。

      我想选用何种工具,用什么态度来对待工具,应该首先看你的工作学习目标。

    2. 我原先也这样。我从上博士那时候使用 Emacs + orgmode ,基本上把自己的工作 all in one 了。科研、上课、记事儿、做计划安排…… Emacs 里面安装的个性化宏命令,有好几十条,甚至还专门学了 Emacs Lisp (不过一直在入门水平徘徊),确实是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现在我就是这个状态,但是未来可能会有变化吧

    1. 本文咱们讨论了「卡片笔记」与「卡片写作」系统独立区隔的必要性。目前的卡片笔记系统,我倾向于使用 Tana ;而对于卡片写作部分,我使用的是与 Scrivener 近似,但是功能更为简洁的 Lattics。

      根据不同的场景来选择不同的工具,直接拿现成的工具来用是比较简单的。

      在新笔记/写作工具不断涌现的今天,深度使用一个工具的成本,和去迭代一个适合自己的编辑器环境相比,是不是殊途同归的呢。

      我们可以从这些新工具中汲取灵感,然后迭代到自己的一份Emacs配置中来。

    2. 设置复杂,动图输出 Markdown 功能有局限,学习曲线对普通用户不够友好,加上 Scrivener 本身价格不菲等限制条件,使得我没法把它推荐给更多的卡片写作者。

      在别人的软件的基础上,只能去适应它的逻辑,想定制不是不可以,而是比较困难。

      结果就是发现满足不了的需求时,要么求助开发者,要么转投其他软件。

      现在使用的 Org-Mode的一整套方案,有不满意的地方能够自己去优化、调整,缺点是这些都需要自己付出时间精力。

      然而从软件的生命力来看,现在的付出都是可以积累下来的。

      软件使用习惯可以在一个环境中长期演化,而不用抛弃全来,而且社区上也不断地迭代,并不是一个人在独自前进

    1. (如果用 whois 查一下该域名,还能发现笔者的真名和邮箱哦哈哈哈哈哈)

      虽然能显示出热爱,但是对隐私保护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情,

    1. 但是,海水仍在不断渗入,到了三天后的10月6日,已经完全无法修复。所有人员不得不撤离,这艘潜艇和携带的核武器就这样沉入了6000米的大西洋海底,至今仍在那里。

      很适合作为电影剧情

  10. Feb 2023
    1. 正如知乎里说的,春哥技术水平大约比温赵轮高出500个左耳朵耗子,人品好,性格佳,心如止水,不撕逼不偏执不造话题,对技术有纯粹的热爱,是我见过的最接近圣人的程序员。

      你是如何做到在一句话里打击6个人,4个群体的?

    1. 外行看了觉得好牛逼,内行看了直摇头

      内行是指问了ChatGPT一个专业,然后给的答案在专业人里觉得很初级吗?

  11. Jan 2023
    1. 作为一个软弱的人

      我是一个软弱的人,不适应剧变的现代社会LOL

    1. 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

      那为什么不找走的更快的团队,然后一起走得更远呢?

    1. 由于一方面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另一方面只能在 Emacs 中使用,不方便分享,应用范围很窄。

      可以转换成markdown发出去。

      不过想要完整功能的分享出去确实有点难,例如org-babel的功能是不大好分享的

    1. 事实证明我还真不是游戏党,这些年来各大网游和单机游戏我都很少玩,除了我的世界。我是一个 MC 老玩家,十分喜欢这个游戏,大一时也补票购买了正版 Minecraft,但是 java 版 Minecraft 是出了名的优化差,虽然游戏配置要求不高,但游玩久了存档大起来也难免出现卡顿,我这台轻薄本也渐渐吃力了起来。

      我以前也是在Ubuntu上玩Minecraft,确实是比Windows下流畅很多

    1. 一个同样自己喜欢做的小事来代替它

      糊弄大脑有一手

    2. 坚决不带到卧室,刷手机的几率就小了很多

      有时候闲着也是闲着,就带手机进去了。看来还得把手机锁书房的抽屉里

    3. 《福格行为模型》里提到触发行动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动机、能力和触发,

      动机是做一件事情的根本动力,能力是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做,触发是扳机,是触发行为的因素。

      如果想戒掉某个习惯,理论上只要阻断这三者之一就可以了。 而培养习惯则需要同时强化这三个点

    4. 当我忍不住要刷视频的时候,我会先问自己:“打算刷多久?”,如果是15分钟,那就设置一个15分钟的倒计时,然后沉浸刷视频,等到闹钟响的时候,就把我从沉浸中“唤醒”

      我自己打游戏的时候就会设置一个1小时或者半小时的倒计时。幸好不是一局30分钟的游戏,比较好停止

  12. Dec 2022
    1. 通过 Node.js 官方内置可以看出,目前前端领域最火的包管理工具主要是 npm( Node.js 直接内置)、yarn (corepack 内置) 以及 pnpm (corepack 内置)。

      npm、yarn、pnpm

  13. Nov 2022
    1. 我认为,电动汽车比传统汽车更简单是一个谬论。因为电动汽车将复杂性从硬件转移到了软件,因此看上去硬件更简单。

      YeeeeeS!

    2. 将躁狂症患者的尿液注射到豚鼠,结果豚鼠出现惊厥和死亡

      得增加一个注射正常人的尿液的豚鼠对照组

    3. 最快速形成人力资本的方法,就是去聪明人多的地方,从比你更聪明的人身上学习

      感觉自己错过了一些机会...

    1. 但是不管哪一种算法,大堂中央不太可能着火,这个系统有点不实用啊。

      但是大堂最多的是人啊

    1. 毫无疑问,在男女对马桶的使用中,有很多性别权力的痕迹。譬如谁去打扫、谁更在乎马桶区域的清洁、以及男性被指责时的傲慢说辞……在同情「马桶弱势方」的角度,我会更尊重女性的意见。但这里,主要是在男方有正确的性别意识,双方齐心协力维护马桶清洁的基础上,提一些对方可能没注意到的事情。

      脑洞一下,搞个全自动抬马桶圈机器...

    1. 毕竟是第三方的服务商,接口的性能和稳定性都不一定能保证

      那自己的服务就可以有保证了吗?

  14. Oct 2022
    1. 我不是为了形成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库,

      是为了记录有价值并且真正重要的东西

    1. 扩散模型可以做什么?呢它可以做一些。条件生成和非条件生成。在图像、语音、文本三个方向都已经有了一些应用,并且效果比较突出。

      模型的用途

    2. 2015年的时候,有几位大佬基于非平衡热力学提出了一个纯数学的生成模型 (Sohl-Dickstein et al., 2015)。不过那个时候他们没有用代码实现,所以这篇工作并没有火起来。 直到后来斯坦福大学(Song et al., 2019) 和谷歌大脑 (Ho et al., 2020) 有两篇工作延续了15年的工作。再到后来2020年谷歌大脑的几位大佬又把这个模型实现了出来(Ho et al., 2020),因为这个模型一些极其优秀的特性,所以它现在火了起来。

      stable diffusion的发展

  15. Sep 2022
    1. 昨天正式受邀(实际上是我申请的)进入了 vuejs 组织。虽然目前只是 doc team,但是我相信以后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这个博客好像之前看到过..

    1. 8月19日,书吧被强制断电了。此后这里开始被漫长的寂静和黑暗笼罩。我们并不知道物业单位有什么依据对一个正常营业中的场所进行断电,但书吧从营业的第一天起,从没断缴过电费。

      知识分子+聚会看书+互相交流讨论 ~= 当年的理想主义者

      就问他怕不怕

    1. 人生并不仅仅只有工作、技术,还有家人和生活,前段时间毛同学的事情(R.I.P),给我造成了很大冲击,没什么比健康地活着更重要的事了

      正是如此

  16. Aug 2022
    1. 她要结婚了,我这次没有回复她,我没有脸面去见她,以至于一个祝福也没发送...

      这个结可能永远也解不开了,男主角一直在逃避。 所谓没脸见人,可能只是为了自己的颜面

    2. 我木讷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高中我是住校,现在已经晚上 10 点过,学校宵禁,学校又是开设在火车站旁边,距离县城需要搭班车

      男孩子要勇敢一点。现在想起来当年可能是灵智未开的野兽一样,茫茫然度过了春夏秋冬。

  17. Jul 2022
    1. 但悲剧的是,它的默认镜像地址是在国外

      在学习所有的编程语言、工具、库时,国内的程序员都会面临怎么配置镜像的问题

    1. 不光埋头干活,也要抬头看路

    2. 关于自己打自己嘴巴的事,那是太多了,自古以来,统治者也从来不怕自己打自己嘴巴

      自古以来

    3. 三峡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根本无法预测

      三峡大坝的得与失

    1. 找一个月重点突击,不要断断续续的使用 Emacs,否则很难适应它,一但过了这一个月,后面就是无限的“春风得意”

      经常断断续续的使用,可能这就是一直未能掌握的缘故

    1. but it also means that you need to keep platform differences in mind, just like traditional web development.

      Yes

    1. ‘这种纳瓦霍密码很了不起。敌方永远搞不懂;我们也不懂,但行之有效。

      hahaha

    1. 工薪阶层投资,顺序不能错,心不能贪,先把房子、车子、家人的生活安排好,还有余钱,就用这余钱去投资。赚了,开心,亏了,也不影响生活。

      所谓拿短时间用不上的钱来投资

    2. 好人被坏婚姻拖死,就是因为没有决断力

      什么是坏婚姻

    3. 1. 种地真的是收入和付出不成比例的劳动,价格永远是王道,你的努力很轻很轻,看似没人管没时间限制,实则你不种没卖的,你手不动,活永远在那,稳如泰山。10多年的光阴就这样从指尖流过,留下一身的疲惫和空荡荡的心灵。——一位种植大户的心声

      做或者不做,时间都在慢慢流淌。一眨眼,十年就过去了

    1. 用批处理的方式处理碎片信息

      这也是很多人的解决方案。如集中时间看动画、收邮件、统一回复信息等

    2. 只要你像一个领导一样考虑你的自己的核心需求,去反过来分析自己工作中所有的生产工具要怎么就位,那你离抓住重点就更进一步。

      Yes

    1. 但很遗憾,过去十几年医保基金的稳定性都在靠各地延长劳动者缴费年限来维持。但矛盾的是,一方面,国家发愁没人生娃影响未来的市场劳动力供应,不断修订政策鼓励生育,让个体家庭承担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

      shame

  18. Jun 2022
    1. 最重要的是保持对自己想要刷手机这个念头的觉察

      如果是iOS的话,可以用快捷指令自动设置倒计时

    1. 它是内嵌在 Markdown 中的

      似乎不是内嵌在Markdown中的

      Markdown语法本身是没有LaTeX的处理器的,应当说具体的某一个Markdown编辑器支持LaTeX语法

    1. 这章主要提了一个路径依赖的概念。

      指在做事情是下意识的选择用比较熟练的方法

      例如作者举例说自己看剧时习惯看字幕,习惯书面表达而不是脱稿讲话等。 有几点启示:

      1. 联系可以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提升对某个技能的熟练度
      2. 节省时间,将对注意力消耗较低的事情和较高的事情混杂在一起。
    1. 是 1% 的灵感,加上 99% 的汗水

      听说后续还有一句,而那1%的灵感至关重要

    1. 你要明确地知道,自己需要回答什么问题

      就像在职场中,你究竟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来到这家公司就是是来做什么的?

    1. WebStorm -> Preferences… -> 左侧搜索框输入 wechat -> Languages & Frameworks -> Wechat Mini Program -> 右侧的菜单中,将【小程序支持】切换到【启用】-> Apply -> OK -> 等待1至2分钟,标红自动消失,格式化代码不再添加空格

      原因是基于配置文件检测的方式不灵

    1. 与兼具思维导图展示与线性文本记录的双重优势的国产大纲软件【幕布】联动,方便平时编辑、查阅、记录,支持幕布笔记导入anki,批量制卡。

      如果使用Anki-editor就可以同时将Emacs和Org-Mode生态接入到anki中来。

      也具备了大纲笔记、还能使用双向链接。可谓是究极缝合怪

    1. anki的学习方式是边学边巩固

      如果稳步推进,一次学一点,但是学的稳固就是一直在做加法

    1. 光伏系统 太阳能实时数据

      打算也搞这么一套系统

    1. ARTS、LeetCode、工作思考和一些打卡事项

      这个博客首页内容太过规整,差点以为是内容农场

    1. 靠这种思路来做选择,对商业笔记软件寿命的忧虑就可以完全打消了。比方说,notion 刚拿到 5000 万美元融资,并且目前发展态势不错,所以我对 notion 的寿命预估是至少能苟个 10 年。即使 notion 的数据并不好迁移,可我完全可以把有效期在 10 年以内的数据放到 notion 上,在这 10 年之内我不会有任何担忧,10 年之后假如 notion 宣布破产,我连迁移都懒得做,直接删号了事,因为真正需要终生保存的数据我并没有放在上面。

      如果计划是要持续学习,笔记还是要持续保存

    1. 这套体系的可怕之处在于,即便是反对它的人,也会深受其影响,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而到最后,中文恐怕只会剩下两种词语:赞美和仇恨。到那时,中文在我看来“确是死了”。

      We Should Remember

    1. trying to get back to learning DS and Algos

      need some learning tips

    2. working hard would pay off

      never!

    3. , sometimes for straight 7 days for months despite only getting paid on a salary basis on 40 hr work weeks

      so sad

  19. May 2022
    1. 只要勤奋、专注、乐观,对大规模代码库做出显著改进并非不可能

      不要高估会遇到的困难,也不要低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 JS 基础设施团队

      基建团队

    3. Jest 快照测试

      还没用上

    4. Stripe 已经把这次使用的 TypeScript 转换工具分享到 GitHub

      从flow迁移到typescript看起来比给纯JS添加类型注解要快很多

    1. 醒来之后在脑海里过一遍“口头禅”

      目的是提醒自己一些要做的事情、当前的目标、愿景

      因为有时候很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

    1. 网页中的代码和资源都是从服务器下载的,如果服务器和用户的浏览器离得比较远,那下载过程会比较耗时,网页打开也就比较慢。下次再访问这个网页的时候,又要重新再下载一次,如果资源没有啥变动的话,那这样的重新下载就很没必要。所以,HTTP 设计了缓存的功能,可以把下载的资源保存起来,再打开网页的时候直接读缓存,速度自然会快很多。

      这是为了避免网络访问的耗时

    1. 这个太麻烦了,大部分公司测试也就是个功能测试,写这个基本上不可能。

      如果流程比较长,自测很耗时,那就有必要做自动化测试

    1. 对于这类需求只能通过前端开发人员自测,到目前为止也只是优化一个点,然后点点鼠标来自测,效率并不高。

      目前我的工作流程就是如此,重复操作流程非常多

    2. 或许大家会想:不就改个 Bug,改几行而已。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在跟测的过程中,很可能你已经开始另一个需求的评审了!

      的确如此

    1. 后来我就后悔了,感觉自己浪费了太多时间。把时间都用来磨刀了,一点柴都没砍下。

      笑死,也许需要平衡一下磨刀和砍柴的时间

    1. It turns your left_shift key into a ( and your right_shift key into a ) if they're pressed briefly, and treats them as normal shift modifier keys when held and combined with another key.

      yeah, it's very useful, thank you for share it

    1. 黑魔法少,程序员对整个代码库会更有控制感

      似乎值得一学

    1. 假设现在Leader分配给你的任务每天需要25小时才能做完

      老板可能的确这么希望的,所谓跳一跳才能完成的任务

    2. 不要搭上了健康感动了自己,最后换得一个尴尬的结局。

      也是是对未来的自己的提醒

      渣男与新手的区别在于不会傻傻的做感动自己的事情,而对方可能并不领情

    3. 但如果你在脑海中认定是【忙碌导致了自己没时间提升】,很容易会陷入一个”越忙碌就越难以提升“的死循环,并最终面临被淘汰出局的风险。

      也许完整的时间对系统的提升自己来说并不是必须的

      由于工作实际上是碎片化穿插着进行的,意味着人必须接受有有部分时间是支离破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