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以当代美国为背景的女性主义作品。作者说她希望“记录下特朗普时代女性愤怒的稳步发展”,并“开垦,挖掘女性愤怒的价值”。这个话题在美国最高法院刚刚推翻Roe v. Wade,保守势力持续侵害女性生育权益的今天看,也是格外有价值的。但作者也没有局限于2017年以后的美国,而是从19世纪末开始,耐心地梳理了美国几次大规模女权运动舞台上各位女性先锋的愤懑和愤怒。
作为男性,阅读本书的最大感受大概就是图二里的那句话:“你一旦知晓,就没法回到不知情的状态”。除了对这个话题的学习外,也有相当的警醒价值。如何认识、尊重、认可、倾听、支持女性的愤怒,的确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男性都做得非常不好的地方。
“如果你也是招致她们愤怒因素的一部分,接纳这种愤怒,承认她们的不满也许会映照出你自己的不满,哪怕她们的不满会折射向你”。这些话非常值得多提醒自己,也让本书有了超越一个国家、一个年代的现实意义。
作者在围绕“女性为什么愤怒?社会怎么看待女性愤怒?”这些问题上用了很多的笔墨。在阅读的时候也的确会多次有“原来真的是这样的!” 的感觉。
比如作者对美国政坛对不同性别政客表达愤怒时的不同反馈的总结就很到位:男性政客的“义愤填膺”,到了女性政客身上就成了“歇斯底里”。如果你在过去4-5年一直关注美国新闻,会意识到“真的是这样!”
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女性在愤怒时常常使用哭泣进行表达”这个现象的分析。这个现象在我们身边如此普遍以至于毫不让人意外,但以前真的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性别差异。作者说:
“哭泣能够肯定我们的女性身份,如果你是一名女性,表现出传统女性的样子会得到奖励,抨击别人则会得到惩罚。”
“心理学教授Ann Kring 2000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述评发现,男性和女性的自我报告中感到愤怒的频率比例相当,但女性会更多感到羞愧。Kring还发现,男性更有可能通过身体或语言攻击来表达愤怒;而女性则「更有可能在愤怒的时候哭泣,就好像她们的身体在强行让她们回到悲伤这个最经常与女性联系在一起的情感中去」”。
我不清楚这是否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学术结论,但我觉得这个分析是有道理的,毕竟无论在哪个国家爱,我们的行为方式一直都是被各种背景的社会预期所约束的。
作者在书中引用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先驱Zora Neale Hurston的一句诗: “抓住愤怒之扫帚,赶走恐惧之野兽” (Grab the broom of anger and drive off the beast of fear)。
作者也提到,不只是性别平等的斗争,人类历史上无数进步在最初都是被愤怒的力量所驱动的。如标题所言,“女性愤怒”中蕴藏着强大的推动力。希望我们的社会也能更懂得珍惜、重视女性的愤怒,也在这股愤怒力量的引导下不断变好。